《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收入期刊?深圳市優秀期刊 郵發代號:46-234 國際標準刊號:ISSN 1671-3508 國內統一刊號:CN 44-1542/TH
雜志閱讀
注:文章已刊載在《模具制造》2020年6月刊,如需“訂閱”請點擊
記者:劉成洋;采編:周艷艷
TCL創立于1981年,前身為中國首批13家合資企業之一 —— TTK家庭電器(惠州)有限公司,從事錄音磁帶的生產制造,后來拓展到電話、電視、 手機、冰箱、洗衣機、空調、小家電、液晶面板等領域。集團現有7.5萬名員工,23個研發機構,21個制造基地,在8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有銷售機構,業務遍及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起一個覆蓋全球的品牌運營網絡。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TCL堅持實業報國,致力為用戶提供極致體驗的產品與服務。
TCL電子運營中心惠州模塑廠,主要從事塑膠模具設計開發、制造和塑膠產品生產與服務,擁有TCL液晶產業園B棟和F棟廠房。模塑廠在模具方面,擁有數控火花機、CNC、銑床、鉆床、深鉆孔、磨床等現代精密設備;在注塑方面,擁有業內領先的塑膠產品生產和實驗檢測能力,擁有蒸汽無痕注塑、厚壁透明件注塑以及UV/PU噴涂生產能力,并擁有ROHS檢測儀、二次元、氣象色譜儀等先進檢測設備。工廠始終堅持為社會提供符合顧客及眾多相關方要求的多媒體電子產品部件,在符合法規及相關要求的同時實施有效的持續改進、努力創建世界一流的制造企業。
初心不改 羽化成蝶舞蹁躚
2020年5月19日下午,本刊記者一行3人按約來到位于廣東惠州的TCL電子運營中心惠州模塑廠,拜訪企業負責人吳聰廠長(以下簡稱“吳總”)。簡單的寒暄過后,吳總向我們介紹了企業的基本情況:我們工廠前身為香港陸氏電視機廠配套的模具廠,于1983年成立于深圳蛇口。1996年TCL集團將陸氏收購,同期模具廠也歸入TCL集團旗下。到2002年模具廠才正式轉制,由原來的私人承包制轉為集團統一管理模式。2010年模具廠搬遷至惠州TCL總部,現有員工135人,年模具產值超1億。主營業務以家庭電器類模具設計、制造及注塑為主。
該行業或許對TCL模塑只承接TCL內部定單存在誤解,其實工廠從2017年開始,已經是面向行業競爭的一個企業,包括TCL內部的定單,同樣也是采用與同行競爭方式來獲取的。
TCL的發展史,也是一部變革創新史,每一次變革都調整了TCL奔跑的姿勢,加快了速度,跑得更遠。在所有的變革背后,以用戶為中心、多方共贏、股東價值最大化是TCL一貫秉持的經營理念。
在特殊的2020年里,吳總介紹:今年TCL對企業文化進行了升級,旗幟鮮明地提出了“成為全球領先的智能科技公司”的愿景和追求,明確提出兩大核心主業在綜合實力上要實現行業的全球前三,有條件的業務板塊要挑戰全球第一的經營目標。這或許對于我們是個挑戰,但是拼搏的勁頭一直都在。
經營理念是一家企業、一個公司的立業之本,是企業形象塑造的核心部分。吳總簡單介紹了TCL的經營理念,概括為三部分:
一是以用戶為中心。用戶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基礎,只有不斷為用戶創造價值,用戶才愿意為我們的產品和服務買單,公司才能夠實現商業成功。這需要我們深刻洞察用戶那些尚未被滿足的痛點需求,追求品質,以工匠精神打造極致產品與體驗,在核心功能上超越用戶期望,贏得用戶芳心,才能贏得市場、贏得競爭。
二是以戰略為牽引。必須深刻洞察全球市場和技術發展趨勢,找到可以發力的機會點,并據此制定中長期業務戰略。在戰略性領域,要持續投入積累,構筑競爭優勢。要將業務戰略分解到每年的業務規劃和落地舉措,細化到每個組織和每個人,積跬步、方能致千里。
三是以創新為動力。TCL即 the creative life 三個英文單詞首字母的縮寫,意為創意感動生活。產品創新、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一直是驅動TCL不斷增長的重要力量,建立起創新的體系和開放的氛圍,建立開放的技術生態,只有先培育肥沃的創新土壤,才能長出參天大樹。
改革創新 只為博得眾芳心
在依托TCL集團的整體產業布局,模塑廠目前的主營業務有TV、冰洗、空調、智能家庭電器等。業務方向也集中在高光無痕注塑、氣輔注塑、改性材料及中、大型注塑模具設計、制造及注塑等,除此之外,工廠也為客戶提供整體的解決方案。
模塑廠在注塑模具領域中有一定的競爭優勢。模塑廠在2003年就開始引入模擬仿真技術MOLDFLOW,在國內同行中屬于較早把模擬仿真與實際應用相結合的模具制造企業,目前形成了完善的模流分析方案和模具設計方案,可以針對不同類型的客戶,在其產品結構設計前端,就為客戶提供更為專業的注塑件可行性評估報告,避免出現后顧之憂。
TCL模塑生產的產品種類十分豐富,為了滿足多樣化、高質量的生產需求,模塑廠在生產、加工設備上的投入比例很高。目前工廠擁有的加工設備中,數控有OKUMA、KURAKI等加工高速中心,電火花則有Charmill夏米爾、GF+鏡面火花機、ONAS歐娜。隨著業務的不斷發展,最近新購了原裝的OKUMA數控加工中心和大型的MAKINO精密火花機,并輔以Moldflow、UG等軟件進行模具設計與加工。并且建立了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以項目管理為牽線,以仿真技術主導設計方案,系統化的計劃排產來確保制造周期,以滿足客戶對質量和周期的需求。
目前工廠的固定資產已達到1.2億,為了能夠持續為客戶提供更為高質量的模具產品,將繼續加大在進口高精設備的投入。同時,為了適應未來行業的發展,目前工廠已經聚焦在數字化的ERP系統第二代升級迭代及大型自動化設備開發的應用領域。
TCL模塑擁有幾十年的大型注塑模具設計制造經驗,在注塑領域有著深厚的研究,在產品研發和技術創新方面也有許多獨到之處。對于公司的彩電產品,模塑和研發的聯動最大亮點就是模擬仿真技術的應用。模具廠的仿真技術有接近20年的技術積累和沉淀,為公司新品研發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對模流分析工具深度應用,打破了傳統經驗束縛,貫穿公司產品、模具、注塑整個鏈條,做到了科學分析與現實制造相結合。
客戶的需求是千變萬化的,洞察客戶需求,圍繞客戶需求去做技術創新規劃是非常必要的。如:客戶需要降低成本,我們就研究如何將產品做薄、研究氣輔成型技術的工藝;客戶需要縮短開發周期,我們建立不同業務的設計標準,輔以運營IT化建設來支撐提效;客戶要提升產品外觀質感,我們引入RHCM技術,研究推廣倒裝模具應用。
模塑廠是大力鼓勵創新的,尤其注重預研,從試驗中摸索掌握核心技術。以”掌握熱流道這一關鍵模具零部件的技術要點”為例,我們會自制設計研究熱流道系統。為了解注射成型過程模具型腔內的壓力和溫度分布,自主設計傳感器對型腔的壓力進行探索。在借助公司產品鏈條的合力時,提前進行各種行業技術的預研,這是我們團隊的一大優勢。
專利是擁有創新能力的一種證明,TCL模塑已累計獲得27項實用新型及創新發明專利,其中外觀發明專利“液晶電視機(F3250B)”,是完全由模塑廠自主開發設計的一款彩電產品,市場反應非常好,單一型號彩電當年銷量就超100萬臺。“疊層模具托架”是對高光蒸汽模具的一大突破,顯著提升了注塑單機的日常效率。“一種熱嘴司套結構”能有效改善倒裝模具熱流道進膠端溫度平衡的問題,打破了行業目前普遍使用的鑲拼方式,獲得更好的外觀質量。”
模塑廠有著37年的發展歷史,先后經歷了兩代模塑人的努力,現有的專家團隊實力十分雄厚。目前在設計及生產工藝團隊中半數以上都具有10年以上從業經驗,依據“自身造血”的優勢,本科學歷人才占工廠總人數15%,培養了一批具有產品設計經驗和注塑工藝經驗的復合型人才,更涌現出了十九大全國黨代表這類的杰出榜樣。未來工廠的人才發展,會繼續圍繞著年輕化的思路,打造出更加具有活力的模具人才團隊。
為保障客戶滿意度,確保按時按質交付產品,吳總提出兩個保障:
第一是進度保障:2005年TCL兼并法國湯姆遜時,將歐洲市場的模具轉移到國內開模,從那時候工廠就已經開始了大型非標模具的標準化工作,而且一直以來工程技術部門都會針對不同的業務產品,努力完善和升級標準化數據庫。并且還建立了從設計模塊到工藝模塊、計劃模塊的完善標準庫,輔以設計軟件的二次開發和自制ERP系統的開發,為模具制造周期提供保證。工廠目前使用的MDS系統,前身就是內部技術人員自行編寫的流程APP,經過多年的努力和完善,當前已經成為了涵蓋工廠全鏈條的自主開發ERP系統。
第二是質量保障:眾所周知,模具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決定于開模的方案,工廠主推在開模前端,以“模流分析方案+模具設計方案”來重點審視設計的合理性,為后端制造減少反復修改步驟。工廠還擁有蔡司的三坐標、便攜式金屬合金分析儀、RoHS環保測試儀等一批精密測試儀器。同時所有數控加工中心都配備了在線監測儀器,確保每次加工的精度。
模塑廠在與TCL集團的配套生產過程中,是一直努力在產業鏈延伸上,以體現模塑人的價值。以TCL彩電開發的流程來說,模塑人在鏈條中發揮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一是參與ID的設計討論,在CMF確定前就介入產品可行性評估。二是參與研發中心的結構設計評審,為產品的質量保證和效率提升,提出專業的模塑意見,甚至模具廠的設計人員,可以直接參與到產品結構的設計當中,共同為輸出高質量產品而努力。三是模塑人會直接參與產品的批量驗證評審,為產品的量產過程保駕護航。上述的活動,并非僅局限在TCL自有品牌的產品開發業務中。形成了與其他外部客戶類似的合作模式,為客戶提前發現問題,讓專業的意見在產業鏈條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吳總作為本科畢業生,在TCL模塑摸爬滾打過,各個崗位都嘗試過,熟悉工廠的全部生產流程,因此才一步步走上了管理層。在公司的人才管理模式上,吳總表示:作為傳統的模具制造企業,我們工廠是扁平化的管理模式,簡單的層級減少了信息的傳遞,也利于保持團隊目標一致和高效的運作。
人才管理方面,工廠一直堅持以“自身造血”為主,行業引進為輔的人才戰略。“自身造血”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管理團隊的年輕化和技術骨干的梯隊建設,主要的培養對象來源于集團統招的歷屆大學生(TCL內稱之為“雛鷹”),他們具備理論基礎且經歷了一定的企業實戰,這些是我們工廠著重培養的對象。二、生產一線的員工,工廠從2007年就已經開始了校企合作的模式,從技工學校招收模具專業的大專生,定向培養,并打通工廠內學生的晉升通道,只要通過任職資格認證的員工,可以晉升到技術、項目、工藝等工作崗位。同時,借助集團人力資源整合的優勢,與技術學校建立“模具班”,很好地解決了后繼人才的需求問題。
上下同欲 乘風破浪濟滄海
2020年的疫情爆發,打亂了許多企業的發展規劃,吳總認為,在疫情期間,如果企業的經營是防御守勢面對此次危機,雖然可能維持其生命,但一定是很難有所發展的,畢竟創新一直都是企業發展永恒的話題。
這次疫情對行業來說是一次嚴峻的考驗。通過這次疫情,就模具行業,吳總覺得可以看到兩個趨勢:一種是與醫療相關的產業,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重視程度提升,對醫療資源需求必定會增加,醫療行業的模塑在疫情期間的業務已經體現得淋漓盡致,而一些小型的模具加工類企業,在疫情中抓住機遇的轉型,也很好地避免了疫情帶來的沖擊。另一種是中、大型的模具企業,雖然缺乏了小型加工企業的靈活性難以迅速轉型,但是在疫情中也憑借其較長的產業鏈和完善的供應鏈能力,也可能有效抵擋住疫情的影響。也就是說企業只有建立了鏈條的管控能力,才有可能更好地抵御不確定外因帶來的沖擊,才有可能在競爭中活下來。
對于模具行業的前景,吳總感慨道,模具作為“工業之母”,其地位依然無法取代,尤其隨著國家對制造業的重新定位及工匠精神的弘揚,模具行業前途是光明的,但這也必定需要模具同行需要盡快做好產業的轉型和升級。像我們這類以中、大型模具為主的企業,已經邁過了傳統的“手工作坊”向“系統化管理”這一步,未來還需要更多地聚焦自動化及信息互聯上,如何能夠把批量制造企業的優秀經驗導入我們模具單件化制造過程中,減輕技術工種的作業強度并提升制造的穩定性,也是我們這代模具人所努力的方向。
此次疫情是否會影響企業今年的發展目標,吳總答復道:“我們公司的CEO王成先生早在2月中旬向全員發布的“上下同欲共克時艱——3074戰略發布暨打贏防疫戰動員會”上,就已經明確指出公司不會因疫情而改變既定的目標。公司依舊會主抓品牌營銷、產品技術和內部流程變革轉型3個方面,努力實現并趕超公司已定的目標。這幾年公司都在大力拓展國外市場,從海外工廠的建立到海外供應鏈能力的移植、海外人才的培養,都是為了更好完成公司的發展目標。”
TCL模塑作為集團公司的一份子,公司已將目光定位于“全球的模塑”,除了要繼續承擔公司新品塑膠件從研發到批量制造的可實現性工作外,且將堅定不移地在向模塑行業看齊。TCL模塑將以更專業的設計方案打造精品模具,努力發展成為行業最具有競爭力的模塑企業。
后記:在采訪結束后,我們跟隨吳總參觀了TCL模塑廠車間,車間各部門緊密相連,設備整齊劃一,工人作業分工明確,井然有序。吳總還熱情地為我們詳細介紹了部分模具產品功能及應用范圍,也讓我們更加了解TCL在模塑生產、研發上的能力。
TCL一直秉承“科技創造精彩 暢享智慧生活”的使命,以用戶為中心,以創新為動力,在智能時代,不斷為全球用戶創造精彩,讓人們暢享智慧生活。祝愿TCL在持續為人類社會進步作出貢獻的同時,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高科技企業,TCL模塑早日實現成為全球模塑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