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收入期刊?深圳市優秀期刊 郵發代號:46-234 國際標準刊號:ISSN 1671-3508 國內統一刊號:CN 44-1542/TH
雜志閱讀
出席大會的領導和嘉賓:
領導致辭:錨定行業方向,凝聚發展共識
大會伊始,深圳市模具技術學會 執行會長 譚超武致歡迎辭。他指出,在全球制造業變革與國內“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模具行業正面臨從“制造”向“智造”轉型的關鍵期。唯有以技術創新為核心,通過產學研協同與產業鏈深度融合,才能突破瓶頸、實現差異化競爭。他強調,學會將持續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助力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
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 學會學術部部長 孫業帥在致辭中肯定了學會的工作成效。他表示,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始終支持模具行業科技創新與生態建設,未來將通過政策扶持、資源對接等方式,進一步推動模具技術與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的融合,為行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金屬3D打印與AI融合,驅動制造升級
上海毅速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兼副總經理 王利軍以《AI賦智 增材賦能——金屬3D打印驅動模具制造升級》為主題,分享了3D打印技術在模具領域的突破性應用。他提出,通過AI算法優化打印路徑與工藝參數,結合金屬粉末床熔融技術,可實現模具隨形水路、透氣鋼結構的一體化成型。以毅速激光E3-420模具爆款3D打印機為例,其打印致密度達99.99%,配合高導熱材料EM201,可使模具冷卻效率提升30%以上,在電子煙、汽車連接器等應用領域,產品成型周期實現了縮短50%的顯著成效。盡管模具成本有所上升,但得益于產品良率的顯著提升,所產生的價值收益已顯著超越了制造成本的投入。
微應力技術破局“內卷”,逆全球化中尋新機
深圳樂新模塑有限公司 董事長 李代偉帶來《微應力技術為反“內卷”和逆全球化浪潮提供新的解決思路》演講。他指出,微應力技術(MST)通過優化注塑模具流道設計與材料分子排列,可實現無可見結合線、無縮水痕的高光制品生產,在玻纖含量60%的材料成型中解決浮纖問題。該技術已在3C產品、醫療包裝等領域實現批量應用,幫助企業節省材料成本10%-30%,成型周期縮短20%以上。李董強調,技術授權模式將堅持“一客戶一主體”原則,通過價值共享突破貿易壁壘,實現技術輸出全球化。
驅動技術革新,“靈巧手+”賦能精密制造
深圳市兆威機電股份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首席電控專家 陳毅東聚焦《“靈巧手+”產業中的驅動技術》,解析了精密驅動系統在機器人靈巧手領域的應用。他介紹,兆威機電基于自研的微小電機開發出20個主動自由度全驅型五指靈巧手,指尖集成力觸覺傳感器,響應速度<20ms,可實現撥動、旋轉等精細操作。該技術在智能制造、醫療康復等領域的應用,正推動模具裝配、檢測環節的自動化升級,降低人工依賴度。
高校科研賦能,智能制造技術成果落地
深圳大學機電與控制工程學院 副院長 馬將教授帶來《面向智能制造的技術創新——深圳大學機電與控制工程學院技術成果分享》。他重點展示了非晶合金微納加工、陶瓷增材制造等技術突破。其中,非晶合金納米壓印技術可實現5微米級金屬結構的量產,加工效率較傳統工藝提升10倍,成本降低5-20倍,已在微流控芯片、光學器件領域實現產業化。馬將表示,高校將進一步開放科研平臺,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加速技術成果轉化。
汽車外飾件精益化,內卷時代挖潛力
浙江吉利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SQE中心模具專家 李書生以《內卷時代如何挖掘潛力之汽車外飾件精益化生產》為主題,分享了保險杠生產的優化實踐。通過引入機械臂替代人工修邊、優化模具設計、減少換模時間,結合AI視覺檢測系統,某保險杠生產線效率提升30%,廢料率下降15%,單條產線年節約成本超86萬元。他強調,精益化不僅是流程優化,更是數據驅動的全價值鏈管理,需從設計端介入工藝仿真,實現“零缺陷”生產。
重慶大足高新區招商推介,拓展產業新空間
重慶大足高新區管委會 副主任 曾勇帶來《重慶大足高新區招商引資推介》,介紹了該園區作為“成渝之心”的區位優勢與產業布局。園區已形成智能網聯新能源汽摩、再生資源新材料等“246”產業集群,擁有規上企業242家、高新技術企業146家,是西部最大的電梯產業基地與五金生產加工基地。曾勇重點推介了模具產業配套政策,包括水電氣成本較沿海低37%、15萬產業工人儲備、“五金貸”等金融支持,誠邀大灣區模具企業落地布局,共享成渝雙城經濟圈發展紅利。
學會工作報告:總結過往,規劃未來
深圳市模具技術學會 秘書長 涂容華作《學會2024年度工作總結報告及2025工作計劃》。他回顧,2024年學會走訪企業超120家,舉辦“信息大灣區”茶話會、數字化應用推廣大會、工模具產業鏈交流大會等活動數余場,助力會員企業對接產業鏈資源。2025年,學會將持續加強黨組織建設,深化政企溝通;發展新會員,舉辦主題會議;發揮專家委員會作用,組織國內外參展,強化與兄弟學會合作。
企業交流互動:商機涌動,共筑產業生態
大會設置的展臺區成為技術對接的“熱場”。毅速激光的3D打印模具樣品、騰鴻杰的TOOLOX拓達鋼、粵峰新材料的模具鋼、和盛興的塑膠模具標準件等創新成果集中亮相,吸引參會者駐足交流。會后,學會舉行贊助企業感謝牌匾頒發儀式,深圳市兆威機電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毅速激光科技有限公司、香港訊通展覽公司等16家企業獲頒牌匾。
本次大會的成功舉辦,既是大灣區模具行業創新活力的集中展現,更是技術協同、產業聯動與區域融合的全新起點。隨著AI、增材制造、微應力等新技術的落地,以及學會“數字化轉型”等計劃的推進,大灣區模具行業正以創新為筆,在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畫卷上書寫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