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收入期刊?深圳市優秀期刊 郵發代號:46-234 國際標準刊號:ISSN 1671-3508 國內統一刊號:CN 44-1542/TH
新聞中心
廣東伯鋼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肖志平先生
廣東伯鋼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專業的熱處理科技型企業,坐落在模具重鎮東莞長安,經過近6年的發展,已經成為華南地區規模較大的專業熱處理公司,擁有先進生產設備10臺真空淬火爐,20臺氮氣保護回火爐,10臺普通回火爐,3臺超深冷爐,6臺氮化爐及多套自動化校正設備。公司業務范圍:真空熱處理,真空退火,氣氛保護退火,真空去應力,超深冷處理,氣體氮化,氣體氮氧化處理,ABP處理,模具應用技術服務,模具失效分析,壓鑄模具設計與壓鑄工藝技術支持。
伯鋼聯的生存與發展之道,總結起來可歸結為注重生產特色、避免同質化、技術力量雄厚,管理團隊扎實,以優良的產品質量、出色的售后服務和忠誠的經營理念,獲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2022年2月22日,本刊記者來到東莞市長安鎮,拜訪了廣東伯鋼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肖志平先生,并與其進行了深入的交談,旨在解碼伯鋼聯如何打造自身核心競爭力,積極參與市場競爭。
方向既定 實干篤行
從模具鋼材銷售到成立專業熱處理公司的轉變,是廣東伯鋼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肖志平的選擇。40多年前,廣東地區熱處理行業幾乎一片空白,僅有一些國有企業、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設有附屬熱處理車間或實驗室,熱處理行業的起步,有賴于獲得改革開放先行的珠江三角洲制造業的急速發展和強力拉動。
21世紀初,是廣東熱處理廠點鋪開最快的時候,目前廣東熱處理產業群擁有五六百個廠點,但以小微企業居多,在產業增資擴產方面還不夠理想,企業基本上還處于“單打獨斗”的局面——而這也正是肖總成立廣東伯鋼聯科技有限公司的初心:敢為人先,填補行業空白,成立一個專業化、規模化、標準化的熱處理科技型企業,以積極的姿態、創新的技術、持久的動力,本著多方共贏的理念,力爭為模具制造行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凡涉及機械制造的領域,熱處理是廣泛應用且十分重要的基礎工藝之一,在充分發揮材料潛能、節約能源、進行清潔生產和可持續發展上,熱處理技術的拓展是絕不能忽視的,熱處理工藝、技術和熱處理裝備的發展必然得到充分重視。事實證明,肖總對熱處理行業發展的真知灼見,驗證了當初自己的選擇,也讓伯鋼聯在短短5年內從行業的后起之秀一躍成為技術和規模的領跑者。
專業賦能 勇創標桿
廣東伯鋼聯科技有限公司作為一家專業的熱處理公司,有著同行企業無法比擬的優勢:配備了先進的生產設備、標準化的生產工藝、清晰的專業化生產分工、良好的技術支撐及創新能力,在熱處理產業中成為規模引領、專業引領、技術引領的行業標桿。
2021年伯鋼聯在東莞長安投資建立的大型熱處理工廠,其規模在華南地區是名列前茅的。擁有先進生產設備10臺真空淬火爐,20臺氮氣保護回火爐,10臺普通回火爐,3臺超深冷爐,6臺氮化爐及多套自動化校正設備,可以做到對模具和工件進行分類處理,避免拼爐處理。大型工廠的建立大大提高了產能,標準化規模生產也吸引了更多客戶,對伯鋼聯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同時這也將會引領華南地區熱處理行業的革新,為我國熱處理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添磚加瓦。
氣體氮化爐
氣氛保護
回火爐
針對不同材質的產品,根據模具或零件的材質種類做到產品細分,同一種類相似材質的再根據模具和工件厚度不同再做一次分類,最終把同類相似材質和厚度相差不大的模具和工件用一個真空淬火爐做淬火,再根據模具和工件硬度要求不同對其進行分爐回火處理,進而可以實現標準化工藝生產。
同時,公司特別引進國內先進豎立式真空高壓淬火爐,可熱處理加工800X800X2,000mm工件;爐體載物臺具備旋轉功能,工件加熱保溫和淬火過程溫度均勻,熱處理過程變形量微小,對較長的機械零件、軸承、螺桿、壓鑄模具等熱處理具有獨特優勢。此外,20臺氮氣保護回火爐具備回火過程爐膛溫度均勻、模具和工件回火硬度均勻、表面氧化輕微和外表美觀等特色。
重視技術研發是廣東伯鋼聯科技有限公司不斷前進的法寶。因此,伯鋼聯特聘金屬材料學專業的博士擔任公司技術總監,研發各類材料的先進可靠熱處理工藝,針對解決五金模具熱處理變形,塑膠模具腐蝕和拋光性能,壓鑄模具開裂和沖蝕等方面擁有自己的獨特工藝。公司建立了由博士領銜的先進技術服務團隊,可以為客戶提供模具和零部件制造選材、設計建議、熱處理及表面處理、模具和零部件使用維護保養到售后技術支持量身定制的一站式服務。
豎立式真空高壓淬火爐
品質保證 標準引領
如何平衡龐大的器械量與嚴苛的行業標準,是每一個熱處理企業必須要面對的課題。為了滿足多樣化、高質量的熱處理生產需求,伯鋼聯在2021年加大了先進生產和檢測設備的投入。在產品檢測方面,公司建立了理化檢測室,購進了德國斯派克光譜儀,日本三豐硬度計,金相顯微鏡和顯微硬度計等先進檢驗儀器,可以全方位對熱處理質量進行檢測。
檢測
設備
在熱處理產品質量方面,公司研發了專業的熱處理流程控制軟件,客戶貨品從進入公司到出貨可以在線跟蹤,并且可以實時查看貨物在熱處理流程中當前所處階段,軟件管理系統的引進可以使公司各個部門進行無縫銜接工作,大大提高了公司的運作效率,有效縮短了交貨期。實行全流程嚴格管控,從客戶來貨檢查、熱處理風險評估,到分類裝爐淬火,再到回火,生產流程每一步都做相應檢測,出貨品檢實行全檢,由品質部對每件貨進行相關檢測,全部指標合格才能出貨。
深耕市場 精細服務
伯鋼聯是多家煉鋼企業的技術服務平臺,同時也是知名鋼材銷售企業的技術支持平臺,本著多方共贏的理念,力爭為模具制造行業做出應有的貢獻。作為中國模具行業最具影響力的行業共享技術服務平臺,公司在給客戶提供技術服務過程中逐步找到了個性化的細分市場需求,在這過程中,公司是按市場需求為導向進行運作的。始終堅持強化精細化管理、精細生產作業計劃、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全員效率、最大限度滿足客戶需求。
伯鋼聯強調客戶至上的服務理念,公司建立由博士領銜的先進技術服務團隊,為客戶量身定制的一站式服務,能夠把熱處理工藝做成標準化,讓每一批產品的質量一致,這是伯鋼聯獨特的市場優勢。公司市場戰略是以品質贏得市場,以服務贏得客戶:通過規范標準化的工藝生產流程和品檢流程,確保熱處理質量穩定,同時先進技術服務團隊可以給客戶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服務支持,再配合合理熱處理價位去開拓市場。除了好的產品,市場推廣也很重要,目前伯鋼聯的市場戰略主要是:培訓人才去面對面推廣,通過展覽會以及通過媒體(抖音、雜志等)推廣。
事于和睦 力于團結
在企業管理上,伯鋼聯強調企業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公司定期組織文化娛樂生活,提高企業員工向心力;提供有競爭力的崗位獎勵機制,讓員工在嚴謹認真、敬業愛崗工作過程中享受到實惠。“企業文化是公司的靈魂,是精神文明層面;獎勵機制是公司管理中重要一環,是物質層面。精神文明和物質激勵同時進行,可以讓公司運作效率更高,所以公司比較重視這些方面的工作。”肖總告訴記者。
伯鋼聯不惜余力在引進人才、培養人才、推動人才隊伍體系建設方面進行工作,采取了很多政策措施提高人才隊伍工作素質。在引進高端人才方面,特聘了金屬材料學專業的博士擔任公司技術總監,定期對公司技術人員和生產人員做技術培訓。此外,公司還定期邀請國內外專家到廠里或線上做有關材料和熱處理的培訓。同時在人才管理方面加強建設,目前公司已經形成各類人才齊全、層次梯隊合理的人才隊伍。
伯鋼聯的企業方針是以科技做支撐,以創新為動力,弘揚工匠精神,鑄造伯鋼聯品牌!本著“精誠合作,共創未來,為客戶提供一站式定制化服務”的經營理念,立志在中國打造一個模具鋼行業品質穩定可靠及售后服務先進的高端知名熱處理品牌!
高瞻遠矚 智造未來
傳統熱處理行業屬于高污染、高能耗產業,隨著國家裝備制造向高端、環保、高效方向發展,今后熱處理行業將向節能環保、智能化以及規模化發展,這對熱處理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裝備高端化要求模具和工件熱處理變形量更小,高效化要求熱處理交貨期更短,環保節能要求工件熱處理需清潔生產。
同時也對熱處理設備和工藝提出了一些新課題,需要熱處理設備精度更高、更智能化,以便于熱處理工藝標準化、熱處理質量穩定化和熱處理變形量的控制。伯鋼聯購進的國內先進豎立式真空高壓淬火爐,爐體載物臺具備旋轉功能,工件加熱保溫和淬火過程溫度均勻,熱處理過程變形量比普通臥式真空淬火爐的更微小,對較長的機械零件、軸承、螺桿、壓鑄模具等熱處理具有獨特優勢。
40多年來,廣東熱處理行業跟隨廣東經濟的腳步發展,在廣東制造業中已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也正日益展示其良好的發展前景。伯鋼聯目前已經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肖總表示,在新一輪經濟發展潮流中,廣東伯鋼聯科技有限公司今后將采取更強勁的發展戰略來實現更大的突破:
一、繼續研發熱處理新工藝新技術,以應對熱處理市場新變化新挑戰,引領熱處理行業發展。二、更加務實地推動智能制造,加強信息化平臺建設、不斷提升熱處理設備的智能化改造和更新,推進自動化和柔性化生產,聘用更多高技能和多技能的工人,建立一支結構更加合理的人才隊伍,讓公司始終保持旺盛活力,穩定員工隊伍,從而能夠更好地應對勞動力的波動。三、不斷提高公司管理水平,讓公司保持高效運轉。四、創新服務方式,疫情的發生,使大家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那些對資源依賴重、作業模式落后、生產效率低的企業必將被淘汰。五、引進合伙人制度,在華南地區建立3至5家連鎖經營專業熱處理企業,規模化、標準化運營;六、與國內煉鋼企業合作,推廣模具鋼材中國知名品牌。
肖志平先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將主動承擔起推動行業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技術創新、熱處理行業規范化發展的責任和使命,堅定發展標準化熱處理產業的信心,堅持規模引領、效益引領、技術引領,矢志投身熱處理可持續發展事業,做專業熱處理產業的引領者和標準制定者。
肖總和本刊記者合影
--THE END--